高标农田管护忙 水稻制种产业旺

手把青苗插田野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当下,正是水稻制种秧苗移栽的好时节,随着移栽工作的开始,良坊镇各村田间地头,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劳作场景。

走进良坊镇汤渡村水稻制种基地,只见十几名村民正躬着身子在田里忙着插秧。谈笑间,一行行翠绿的父本已稳立田中,呈现出一幅春耕图景。

“人工插秧深度1.5厘米左右为宜,插秧过浅,会造成散苗、倒苗、漂苗、僵苗,不抗倒伏;插秧过深,则会造成返青分叶晚、分叶差,后期穗少......”为确保插秧质量,良坊镇农业技术员刘青松在田间正指导插秧。

来自岐下村的谭冬梅左手捧秧苗,右手快速、安稳地将秧苗插入泥田里,“我们是五个人一个小班,咱们这个小班配合度高、干活快,一天能移栽个16亩多。移栽一亩地60块钱,每人每天有200多块钱的收入,老板管中饭,还给我们报销来回车费,挺划算!”她不时用竹竿比对插秧宽度,以确保后期母本移栽有足够空间。

制种基地负责人张志高是有着20余年种植经验的制种产业大户。经实地考察,了解农田、水渠、气候和土壤等基本情况后,在镇村的鼓励和引导下,他来到汤渡村、湾溪村发展制种产业,种植了荃优5438和荃优玉稻两个品种,共800余亩。

“我们种植的这两个品种具有产量高、抗病害能力强、适应性强的特点。父本移栽有严格要求,要间隔1.9米。天气好的话,这两天就可完成,母本移栽工作预计7-10天后开始。”张志高介绍道,“我们计划一年种两季,收割完春制的杂交水稻种子后,继续常规稻的制种,不让土地闲置。”

“这边的部分田地之前撂荒了。为了更好地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,我们一方面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,修复水渠,整合田界,改善农田基础条件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把冬水田变为良田;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制种大户,以村集体的名义与村民签订协议,统一流转土地,减免租金、协调矛盾。村民则通过流转水田、劳动务工等方式,实现持续增收致富。”汤渡村副主任刘晓健介绍道。

在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过程中,汤渡村聘请第三方责任人开展高标准农田管护整治工作,落实专人负责。去年冬天就完成了灌溉沟渠清淤、机耕道清除杂草、修复破损灌溉水渠等工作,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。施工现场,挖机正在下涵管,保障春制灌溉水源通畅。

经过管护整治,解决了汤渡村高标准农田存在的排灌渠不畅、沟渠内外杂草灌木丛生等问题,充分发挥了渠道功能,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。

近年来,良坊镇牢固树立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的理念,实现高标准农田管护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,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,完善基础配套设施、强化技术指导服务,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,持续扩大水稻制种产业规模。2024年发展水稻制种面积2700余亩,较去年实现了大幅增长,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、乡村增色,助推乡村全面振兴。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